湖北企业家网
微信扫一扫关注
湖北企业家

本期杂志

您当前位置: 首页 > 新闻 > 政策法规

国务院印发《中国制造2025》 力争十年入制造强国

发布日期:2015-05-20

长江商报消息  国务院印发《中国制造2025》,大力发展十大重点领域,主攻智能制造。

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经李克强总理签批,国务院日前印发《中国制造2025》,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。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。

“三步走”的战略目标

《中国制造2025》立足国情,立足现实,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,提出“三步走”的方针。

第一步:力争用十年时间,迈入制造强国行列。

到2020年,基本实现工业化,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,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。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,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,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。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。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、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。

到2025年,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,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,两化(工业化和信息化)融合迈上新台阶。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、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,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。

第二步:到2035年,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。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,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,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,全面实现工业化。

第三步: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。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,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。

“这意味着,到2025年,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、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,基本实现工业化,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。”工信部部长苗圩说。

实施五大工程主攻智能制造

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,《中国制造2025》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: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;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;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;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;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;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;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;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;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。

《中国制造2025》还明确,通过政府引导、整合资源,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、智能制造、工业强基、绿色制造、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,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,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
“其中,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。”苗圩说,工信部正参与国家组织的关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,预计花三年时间,选择重点领域,选择一些地区、行业做试点和示范探索,推进智能制造发展。

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,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、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、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、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、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。

有分析人士认为,《中国制造2025》正式印发,相关主题投资机会有望升温。投资机会方面,建议投资者抓住“内生—智能制造,外延—网络连接”这条由内而外的投资主线。未来在智能制造领域,掌握工业自动化核心技术,同时具备各种资源(诸如软件系统、供应链物流、金融渠道)的整合能力,可开创性极建一体化服务网络的平台型公司有望深度受益。

(综合中国政府网、新华社、证券时报)

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

《中国制造2025》强调,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,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,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。
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

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。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,不断丰富知识产权(IP)核和设计工具,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。

信息通信设备。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(5G)技术、核心路由交换技术等。

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

开发一批精密、高速、高效、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。围绕汽车、机械、电子、国防军工、化工等工业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,以及医疗健康、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,促进机器人标准化发展。

航空航天装备

加快大型飞机研制,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,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。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,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。推动载人航天、月球探测工程,适度发展深空探测。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。

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

大力发展深海探测、资源开发利用、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。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,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,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、智能化、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。

先进轨道交通装备

加快新材料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,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、节能环保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,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、模块化、谱系化产品,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。

节能与新能源汽车

继续支持电动汽车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,掌握汽车低碳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核心技术,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,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。

电力装备

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,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、核电机组、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。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、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,形成产业化能力。

农机装备

重点发展粮、棉、油、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、耕、种、管、收、运、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。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、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,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。

新材料

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、高性能结构材料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、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,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,做好超导材料、纳米材料、石墨烯、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。

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

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、中药、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,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,重点发展影像设备、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,可穿戴等移动医疗产品。实现生物3D打印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。